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正文

龚正会见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首席执行官

欧盟有强力的执行力和资金资源,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作为联合国机构,有更多的参与国家。

童卫东说,目前,各级政府对饮用水安全非常重视,也做了大量工作,从执法检查的情况看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不落实、农村的饮用水水源没有得到保护的问题。他说,一些地方根据实践推动了河长制,要求党政领导负责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对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生态修复等工作亲自抓,从实践看效果是好的。

龚正会见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首席执行官

在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有关地方、社会公众都提出要将河长制写进法律中,强化党政领导对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的责任。但如何保障企业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别涛说,这次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对保障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作了针对性的规定,增加了对于禁止数据作假的明确规定。新修改的法律相应增加了河长制的内容。明确在散养密集区所在地的县、乡级政府对畜禽粪便污水进行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农业部门要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高效低毒农药。

大家普遍反映要加强这方面的制度建设,这次修改水污染防治法也从几个方面对于农业和农村的污染防治作了规定据悉,新版水污染防治法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为加强源头防控,贵州省出台了《贵州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和《贵州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理厂工程防渗系统施工技术及环境监理、验收规范》,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工业渣场防渗系统初步设计、施工图进行审查,实行最严格的工业渣场建设项目环境监管。

在发展过程中,只有严守发展和保护两条底线,才能推进乌江流域的社会发展和环境质量的改善。1 一号环保工程提上日程 治污从磷开始作为贵州省的母亲河,乌江的生态环境质量关系着贵州经济社会发展。2010年1月,距离34号泉眼16公里的开磷集团主动承担起了治理任务。乌江进入重庆后,涪陵部分江段多次发生黑潮。

2012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对乌江流域污染治理作出批示。正是这个无声的泉眼,流出的是总磷、氟化物重度超标污染泉水,带来了这次环境污染事件。

龚正会见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首席执行官

除了生态红线的划定,乌江的流域第三方治理、流域生态环保监管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河长制、生态补偿、34号泉眼治污第三方运营等各项改革任务也在稳步推进,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污染源找到了,但是由于特殊的喀斯特地形,污染的责任主体却一直没有找到。3 综合施策 多措并举治理污染既要解决老问题,也要防止新问题的出现。刺鼻异味充溢两岸,死鱼死虾翻出白肚,久负盛名的乌江鱼产业遭受重创。

乌江流域环境治理的决战,大大提升了流域污染防治水平。近年来,贵州省坚持以环保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依法严管为抓手,切实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整治。而在当年的报告上,这个泉眼被标注为34号泉眼。近年来我们先后集中整治乌江支流洋水河、瓮安河、湘江,对流域内50余家煤矿矿井废水以及洋水河8家、瓮安河4家磷矿开采企业实施挂牌督办,按照一矿一废水处理站要求,已经全面完成,瓮安河4家磷矿开采企业也完成矿坑废水治理任务。

磷矿的开采和利用在带动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同时,也给乌江水质带来了严重隐患。这是姜平在贵州治水过程中的感受之一。

龚正会见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首席执行官

对乌江的保护,一定要作为贵州省环保的重中之重来抓。乌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乌江流域涉及贵州7个市(州)、42个县(市、区、特区),也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区域。

由于环境保护工作得不到重视,乌江的水质一度持续恶化。姜平表示,贵州省出台的《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划定》,为流域的发展划定了门槛。平均每小时涌水量达到2000立方米,34号泉眼的治理一刻也不能耽搁。重庆环保部门曾向贵州省环保部门发函,请贵州省加强境内乌江流域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含磷污染物排放。治污强度明显提高。治理乌江,已经刻不容缓。

贵州省环保厅副厅长姜平表示。事实上,一号环保工程不仅关系着贵州人民的生产生活,作为长江中上游的生态屏障,乌江的水环境质量对长江下游省份也有着巨大影响。

决战乌江的治污行动取得明显成效。而在乌江流域的发展和水环境治理过程中,磷这个关键词一直贯穿其中。

开磷集团的付出只是贵州着力解决点源污染的一个缩影。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标本兼治,坚持综合施策。

乌江、清水江水质得到了大幅改善,特别是乌江、清水江水体中总磷浓度得到大幅削减,乌江沿河、清水江白市出境断面水体中总磷浓度已稳定达标。按照环境保护部要求,乌江水质已提前一年完成达标任务。数据显示,2009年乌江水系总体水质为中度污染,29个监测断面中,优良水质断面14个、轻度污染断面4个、中度污染断面两个、重度污染断面9个,主要集中在毕节地区、遵义市和贵阳市的城区段。追根溯源,一处1977年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中标注的岩溶泉被迅速找到。

2 以34号泉眼为切入点 着力解决点源污染提到乌江的总磷污染防治,就不得不提34号泉眼。息烽河出境断面2009年6月~12月水质均为劣Ⅴ类,即重度污染。

此外,利用环保利剑和环保风暴执法专项行动,贵州环保部门多次对流域内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把保护乌江水质作为全省第一号环保工程,实施全流域的监控、防治,确保乌江水系安全和流域内人民群众生活、生命安全。

监测数据显示,34号泉眼下游总磷浓度为0.06g/L,这标志着乌江污染治理取得了重大突破。投资4.8亿元,先后实施了磷石膏湿排改干排工程、34号泉眼回用水工程、34号泉眼废水深度治理工程。

丰富的矿产资源使乌江流域形成了依河而建的资源型、能源型产业,这其中以磷矿企业最为典型近年来,贵州省坚持以环保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依法严管为抓手,切实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整治。监测数据显示,34号泉眼下游总磷浓度为0.06g/L,这标志着乌江污染治理取得了重大突破。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标本兼治,坚持综合施策。

追根溯源,一处1977年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中标注的岩溶泉被迅速找到。不符合生态环境要求的企业和项目,效益再好,一个都不留,一个也不会新上。

污染源找到了,但是由于特殊的喀斯特地形,污染的责任主体却一直没有找到。平均每小时涌水量达到2000立方米,34号泉眼的治理一刻也不能耽搁。

在源头管控的同时,乌江流域坚持强化环境监管,综合运用《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问责办法》《贵州省企业环保黑名单管理制度》、环保约谈等手段,按照一厂一策整治方案,对各项整改工作进行跟踪问效、启动问责。此外,利用环保利剑和环保风暴执法专项行动,贵州环保部门多次对流域内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

有话要说...

最新文章